老烂腿:精准分级诊断,洞察病情危害
老烂腿,作为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,准确的临床分级诊断对于制定合理治疗方案、评估病情发展至关重要。老烂腿可细致分为 6 个等级,每个等级都有其独特的表现特征。
老烂腿的临床分级
1 级:皮肤无开放性病灶:此阶段,患者肢端供血已然不足,皮肤呈现紫绀或苍白之色,肢端发凉,还伴有麻木之感,感觉也变得迟钝甚至丧失。患者常能感受到肢端刺痛或灼痛,并且多伴有足趾或足的畸形。这是老烂腿的早期预警信号,提示肢体血液循环出现问题,需要及时关注。
2 级:肢端皮肤有开放性病灶:在这一等级,肢端皮肤出现水疱、血疱、鸡眼或胼胝,以及冻伤、烫伤等各类皮肤损伤所引发的浅表溃疡。不过,庆幸的是,此时病灶尚未侵袭到深部组织,若能及时干预,有望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。
3 级:感染病灶已侵犯深部肌肉组织:此时,轻度蜂窝组织炎出现,多发性脓灶及窦道形成,感染还可能沿着肌间隙蔓延,导致足底、足背出现贯通性溃疡或坏疽。脓性分泌物明显增多,足或指趾皮肤出现灶性干性坏疽,不过肌腱韧带暂时还未受到破坏。病情的发展意味着感染已经深入,治疗难度有所增加。
4 级:肌腱韧带组织破坏:蜂窝组织炎进一步融合形成大脓腔,脓性分泌物与坏死组织大量增多。足或少数足趾出现干性坏疽,尽管此时骨质破坏尚不显著,但肌腱韧带已遭破坏,肢体功能受到较大影响。
5 级:严重感染已造成骨质破坏:骨髓炎出现,骨关节遭到破坏,甚至形成假关节。部分足趾或部分手足发生湿性或干性严重坏疽或坏死,骨质的受损使得病情更加棘手,治疗方案需要更为复杂和全面。
6 级:足的大部或全部感染或缺血:这是老烂腿最为严重的阶段,足的大部或全部因感染或缺血,导致严重的湿性或干性坏疽,肢端变黑,并且常常波及踝关节及小腿。此时,患者面临着巨大的截肢风险,生活质量严重下降。
老烂腿的诊断及危害
老烂腿的主要症状聚焦于下肢疼痛及溃疡,从轻到重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。早期病变表现为间歇性跛行,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,下肢会因疼痛而不得不停下休息。同时,抬高下肢时,足部皮肤会变得苍白,足背发凉,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。随着病情进展,患者干脆无法行走,行走时疼痛难忍,随后休息时也会疼痛,严重影响睡眠,患者常因疼痛彻夜难眠。再进一步发展,下肢尤其是足部会出现坏疽,创口长期不愈合。坏疽又分为湿性、干性和混合性三种类型,严重的坏疽往往迫使患者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,最终导致残疾。对于糖尿病病史 5 年以上的患者,一旦出现上述症状,务必尽快前往周围血管科就诊,争取在病情恶化前进行有效治疗,避免截肢悲剧的发生。老烂腿的精准分级诊断,有助于医生准确把握病情,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,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痛苦,降低截肢风险 。
上海市宏康医院 网站备案号:沪ICP备10036551号-18 ©
内容申明:本站信息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代表医生的诊断和治疗。如若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。
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74号 沪医广[2024]第03-18- G014 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