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外科 > 外科新闻 > 热门话题 > “马桶书房”催发痔疮一族

“马桶书房”催发痔疮一族

文章来源:上海宏康医院 发布时间:2021-09-27
上海外科医院网上预约挂号

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,家居装修越来越豪华,卫生间变得越来越有“文化”。不少上班族在卫生间边如厕边读书、看报,短则15分钟,长则半个多小时。有一些年轻的“电玩族”,如厕也舍不得放下游戏机,结果年纪轻轻就得上痔疮。

近,不少年轻朋友因为便血来上海宏康医院就诊,检查发现他们患有不同程度的痔疮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年轻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生活习惯——如厕“蹲点”时间很长。

28岁的张先生是公司职员,家里刚刚装修,在卫生间的设计上他颇费了一番心思。因为有如厕时看书的习惯,他特意在卫生间的马桶旁安放了小巧的书架搁板,并在光源安排上充分考虑到了阅读的需要,卫生间俨然成为第二个“书房”。阅读的乐趣让他常常在马桶上一坐就是半小时。终于,“痔疮”袭倒了他。

上海宏康医院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,家居装修越来越豪华,卫生间变得越来越有“文化”。不少上班族在卫生间边如厕边读书、看报,短则15分钟,长则半个多小时。有一些年轻的“电玩族”,如厕也舍不得放下游戏机,结果年纪轻轻就得上痔疮。

排便时间莫超10分钟

如厕时间过长而引起痔疮的人越来越多,患者常常不解地问:坐马桶怎么会坐出痔疮呢?

长时间坐在马桶上,造成腹压持续增加,导致肛门直肠部位静脉血液回流困难,长此以往就容易形成痔疮。另外,如厕时看书看报,分散了注意力,人为地延长排便时间,久而久之,易导致便秘,而便秘者食物残渣在肠腔内滞留过久,使肠内水分过量吸收,肠腔内津液缺乏,使粪质干燥坚硬,充塞压迫肠壁静脉,也会造成血液回流不畅,形成痔疮。

我国肛肠疾病研究院新调查显示:痔疮发病率占人群总数的60%。饮食有偏辛辣习惯者、久坐久站者、妊娠妇女等,是痔疮病高发人群。新临床观察发现,现代人吃辣、喝酒、久坐久站,特别是大便时看书等不良习惯,都会导致肛门局部持续充血,引发痔疮;同时,精神压力大、低纤维饮食、不爱运动等会引起便秘,便秘又会直接导致和加重痔疮。

特别提醒:为了肛肠健康,排大便时间莫超10分钟。

反复痔疮出血 警惕直肠癌

痔疮 患者常常表现出便血和痔核脱出。除此以外,痔疮还可引起机体多种不适,并引发严重疾患。

贫血 以便血为主要症状的痔疮患者,往往出现贫血。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,随着患者失血量的增加,会出现面色苍白、乏力、头晕、虚弱、记忆力下降、甚至眼花、耳鸣。久坐久蹲后突然站立,可导致虚脱或晕厥。严重时,食欲下降、腹胀、下肢浮肿。

皮肤湿疹 由于痔块脱出及括约肌松弛,黏液流出肛外刺激皮肤,可致皮肤瘙痒和肛门湿疹。

妇科炎症 由于肛门和阴道接近,如果痔疮出血或发炎往往会导致病菌大量繁殖,直入阴道,引发各种阴道炎、尿道炎、膀胱炎、附件炎等泌尿炎症。

男性性功能障碍 痔疮患者往往性兴奋敏感度降低,加之疼痛、头晕等不适刺激,造成性欲减退,从而出现阳痿、早泄、遗精等。

直肠癌 痔疮若得不到及时治疗,反复痔疮出血,病灶会不断加重,甚至导致直肠癌的产生。

此外,痔疮还常常导致便血和便秘的恶性循环,引起脾胃功能以及整个机体平衡失常,肝、肾、结肠等脏器都有可能受到损伤。

多做提肛运动 远离痔疮烦恼

预防痔疮,应养成按时排便习惯,比较好在每1早晨起床后立即大便,有便意及时如厕。大便干燥时,可每日清晨饮一杯淡盐水或蜂蜜水。此外少食辛辣刺激物,多吃新鲜蔬菜、水果及粗杂粮。从事久站、久坐工作和年老体弱者,要适当活动。孕妇要防止便秘,注意保持下腹部温暖,不要常坐在凉处。

平时除散步、跑步、体操等锻炼外,可多做提肛运动。

提肛运动对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防治痔疮发展和脱肛均有效果。提肛运动的动作是:双膝与胸部贴床,臀部提高,肛门内缩之后又放松,如此反复进行30-50次。也可以仰卧做肛门内缩动作,或站或坐,并配合深呼吸,肛门内缩再放松。后者在白1工作间隙也可以进行。也可进行热水坐浴,可在热水中加少量盐,水面不低于会阴部。

万一患了痔疮,不要羞于启齿,应该及时就医。>>>点击我要咨询医生

上海宏康医院外科普外科咨询
普外科
·PPH 术
PPH痔疮 术
·RPH痔疮自动套扎术
RPH痔疮自动套扎术
·安珂乳腺 旋切术
安珂乳腺 旋切术
· TAPP疝修补术
 TAPP疝修补术
·超声定位静脉腔内化学消融术
超声定位静脉腔内化学消融术
·甲状腺 术
甲状腺 术
外科症状
  • 上海医保医院环境
  • 上海公立医院网上预约
  • 上海三甲医院网上挂号
  • 上海医院预约挂号
  • 上海宏康医院网上预约
  • 上海宏康医院网上预约
宏康医院| 网站导航| 法律声明| 意见反馈| 求贤纳才| 关于我们

上海市宏康医院 网站备案号:沪ICP备10036551号-18 ©
内容申明:本站信息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代表医生的诊断和治疗。如若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。
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74号 沪医广[2024]第03-18- G014 号